(2019年12月18日)
尊敬的啟德主席,各位代表、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是中國科技傳播領域的一件大事,125家標桿企業、媒體、學會、高校、科研文化機構相聚北京,共同發起成立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首先,我謹代表中國科協對聯合體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方積極支持和參與聯合體籌建表示誠摯感謝!
再過不到兩周,人類就要跨入2020。開啟新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大局與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將演繹新變化、蘊含新機遇,也面臨新挑戰。我們將立足新中國70年發展的新起點,邁向國家治理現代化新征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對科技建設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提出了新要求。組建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正是科技支撐社會治理的新探索,為科普中國開辟了一種嶄新模式,在中國科普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這里,我與大家交流幾點思考和認識。
第一,堅守初心使命,共同打造社會化大科普生態
科學素質是人類進步之基、可持續發展之根、文明互鑒之魂,科學素質建設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至關重要??破盏乃廾翘嵘茖W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理解,科普有三層境界。第一層境界,傳播科學知識。在知識分化和信息爆炸的時代,人人都面臨知識和本領恐慌,有了知識基礎,才能擺脫迷信愚昧。這就是培根所說的,“知識就是力量”。第二層境界,倡導科學方法。掌握如何思考才是真正的價值,科普的責任也在于讓人們知道自己“不知道”,掌握如何實現“不惑”的鑰匙,以科學的方法追求新知,讓事實出臺、讓謠言出清。第三層境界,弘揚科學精神。樹立一種價值觀,堅持理性實證傳統,敢于質疑,弘揚求是精神,讓科技更好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只有全面彰顯科普的知識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全社會的創造智慧和創新熱情才能充分涌流。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關懷科普事業發展,多次強調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這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命題。如何破題?必須拓展大科普格局、構建大科普生態,形成多元主體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科普治理體系,培育一種重視社會治理能力的文化??倳涥P于科普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我們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初心所系,也是聯合體推動科普合作發展的使命所在。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開放合作是繁榮發展的動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支撐。我們聚力建設合作型組織,就是要凝聚合力,共同打造更高質量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在這里,我要衷心感謝大家對科普使命與時代價值的理解和認同,感謝大家對以社會化協同營造大生態、推動大科普目標的理解和認同,感謝大家對打造大平臺、提升成員單位服務產品與服務能力、形成共贏大格局的理解和認同。
第二,凝聚共同愿景,竭誠為聯合體成員創造價值
成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不是國家的指令任務,不是大家的份內主責,而是基于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情懷、共同的責任擔當。有效解決“聞核色變”“聞化色變”等社會問題,需要有效、可靠的第三方機構,客觀、科學地向社會釋疑解惑,需要轉換思考方式,正確理解、認識科技發展。我們要通過有效合作,推動科普服務高質量發展,有效破解科學素質建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讓科技更好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聯合體成員單位,聚集了我國最優秀的人才、教育、傳播、創新資源,涵蓋了知識發現、成果轉化、科學傳播、人才培養、社會參與等關鍵環節。比如,互聯網頭部企業的產品用戶數以億計,各大央企肩負著國防科技和民生科技發展重任,主流媒體構成國家科學傳播的中堅力量,名牌高校培養數十萬科技人才,國家級博物館、科技館都是公眾最愛“打卡”的文化場所,這些要素匯成社會化科普大生態,將推動科普價值鏈向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全方位拓展,從而優化國家創新體系,更好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匯聚這些舉足輕重的“大塊頭”,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通過聯合體這個平臺,打造成員單位之間的新型合作關系,促進信任、協同,實現合作共贏,才能為聯合體長遠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比如,通過科學素質跨界合作,有助于部分成員單位更好構建先進信息技術所需的應用生態,更好地讓社會理解行業、理解專業、理解科技,也可以幫助有的成員單位在重大工程項目實施中更好地贏得公眾理解和支持。
正因為如此,從發起到今天成立,大半年時間,許多成員單位已積極投身科普服務,比如69家單位在全國科普日上舉辦社會化科普創新成果展,并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積極提供展品展項,14家單位參與打造科學辟謠平臺,開展了“品牌聯動活動月”系列活動,部分單位參與了10月份的世界科學素質大會,積極承擔國際組織建設職責。聯合體成員的使命擔當和務實行動,為聯合體發展建立了良好開端,也為未來開拓奠定了扎實基礎。
聯合體要真正成為一個價值共同體,才能有恒心、有恒力。成員單位的長遠發展必將受益于創新人才培育和崇尚創新、理性的公民科學素質沃土。應當發揮成員多樣性及各自社會影響力優勢,在聯合體框架下,促進各成員單位資源共享、知識共享、能力共享、機遇共享,實現功能互補、良性互動、合作共贏,努力為每一位成員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中國科協也將實現資源配置方式的重要轉型,通過購買服務、項目合作、產品研發和政策標準建設等方式,支持成員單位參與科普積極性,為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科普服務,為改善科普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探索一條新路。
第三,推動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合作發展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國理政,必須‘立治有體,施治有序’”。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在于形成優化、協同、高效的職能與機制。優化,就是科學合理、權責一致。協同,就是有統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履職到位、流程通暢。我們以聯合體推動形成優化、協同、高效的社會治理能力,需要實現運行模式、工作體系、組織體系的三個轉變。
第一個轉變,是從政府主導模式轉向探索社會化協同運行模式。長期以來,我國科普工作由政府主導,為公民科學素質從低起點快速提升到8.47%,接近創新型國家門檻起到了關鍵作用,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加快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亟待發揮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機制的作用,更多依靠激發社會組織內生動力,形成社會治理能力。中國科協不僅是科普工作的責任主體,更要為社會組織發揮科普服務功能創造空間,同時,還要廣泛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參與公眾科學素質建設,推動形成社會化協同的工作格局。
第二個轉變,從單純依靠政府組織轉向探索社會治理的自組織的工作體系。自組織是聯合體的基本特點,我們以自愿組織、自主事務、自我管理、自我負責、自我發展的方式,通過科學的可信性、社會的客觀性、第三方的可靠性提供公益服務。聯合體要探索現代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要研究評估與制度、政策設計,完善決策、執行、組織、監督、合作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
第三個轉變,從傳統組織轉向探索協同化、國際化、網絡化的組織體系。要使聯合體的治理架構更加科學,運行機制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網絡化是現代治理方式變革的重要內容。適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時代的需要,必須加強信息化支撐,推動網絡化協作。要推動服務主體與服務對象互動互促,著力解決科學素質建設不平衡、不充分和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面向不同領域、不同區域以及不同社會結構,不斷提高科普服務能力。同時,聯合體要堅持全球視野,拓展科普產品與服務的國際合作格局,更好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構建人類命運體的有效橋梁紐帶。
聯合體以理事會、常務理事會作為決策機構,工作委員會、專業委員會、秘書處組成執行機構,理事長辦公會作為議事機制,這些機構和機制,是聯合體有序運轉的基礎。這次會議先確定重要工作機構、基礎制度,未來的發展方向,比如推動設立科普大獎、舉辦重大科普活動、服務中國企業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等,還有巨大發展空間,留待大家共同拓展。希望各成員單位積極為聯合體發展建言獻策,大家群策群力,推動共建共治共享,把聯合體打造成為社會化參與、市場化運作、制度化保障、信息化支撐、國際化交流的權威平臺,既為自身的發展,也為社會的進步,更為國際社會的有效合作做出共同的努力,探索科技支撐社會治理的新鮮經驗,成為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杰出典范。
同志們,朋友們!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使命呼喚新擔當。我期待并堅信,大家團結奮進,合作共贏,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一定能行穩致遠,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厚植創新沃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懷進鵬,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2019年12月18日)
尊敬的啟德主席,各位代表、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是中國科技傳播領域的一件大事,125家標桿企業、媒體、學會、高校、科研文化機構相聚北京,共同發起成立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首先,我謹代表中國科協對聯合體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方積極支持和參與聯合體籌建表示誠摯感謝!
再過不到兩周,人類就要跨入2020。開啟新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大局與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將演繹新變化、蘊含新機遇,也面臨新挑戰。我們將立足新中國70年發展的新起點,邁向國家治理現代化新征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對科技建設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提出了新要求。組建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正是科技支撐社會治理的新探索,為科普中國開辟了一種嶄新模式,在中國科普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這里,我與大家交流幾點思考和認識。
第一,堅守初心使命,共同打造社會化大科普生態
科學素質是人類進步之基、可持續發展之根、文明互鑒之魂,科學素質建設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至關重要??破盏乃廾翘嵘茖W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理解,科普有三層境界。第一層境界,傳播科學知識。在知識分化和信息爆炸的時代,人人都面臨知識和本領恐慌,有了知識基礎,才能擺脫迷信愚昧。這就是培根所說的,“知識就是力量”。第二層境界,倡導科學方法。掌握如何思考才是真正的價值,科普的責任也在于讓人們知道自己“不知道”,掌握如何實現“不惑”的鑰匙,以科學的方法追求新知,讓事實出臺、讓謠言出清。第三層境界,弘揚科學精神。樹立一種價值觀,堅持理性實證傳統,敢于質疑,弘揚求是精神,讓科技更好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只有全面彰顯科普的知識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全社會的創造智慧和創新熱情才能充分涌流。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關懷科普事業發展,多次強調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這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命題。如何破題?必須拓展大科普格局、構建大科普生態,形成多元主體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科普治理體系,培育一種重視社會治理能力的文化??倳涥P于科普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我們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初心所系,也是聯合體推動科普合作發展的使命所在。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開放合作是繁榮發展的動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支撐。我們聚力建設合作型組織,就是要凝聚合力,共同打造更高質量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在這里,我要衷心感謝大家對科普使命與時代價值的理解和認同,感謝大家對以社會化協同營造大生態、推動大科普目標的理解和認同,感謝大家對打造大平臺、提升成員單位服務產品與服務能力、形成共贏大格局的理解和認同。
第二,凝聚共同愿景,竭誠為聯合體成員創造價值
成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不是國家的指令任務,不是大家的份內主責,而是基于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情懷、共同的責任擔當。有效解決“聞核色變”“聞化色變”等社會問題,需要有效、可靠的第三方機構,客觀、科學地向社會釋疑解惑,需要轉換思考方式,正確理解、認識科技發展。我們要通過有效合作,推動科普服務高質量發展,有效破解科學素質建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讓科技更好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聯合體成員單位,聚集了我國最優秀的人才、教育、傳播、創新資源,涵蓋了知識發現、成果轉化、科學傳播、人才培養、社會參與等關鍵環節。比如,互聯網頭部企業的產品用戶數以億計,各大央企肩負著國防科技和民生科技發展重任,主流媒體構成國家科學傳播的中堅力量,名牌高校培養數十萬科技人才,國家級博物館、科技館都是公眾最愛“打卡”的文化場所,這些要素匯成社會化科普大生態,將推動科普價值鏈向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全方位拓展,從而優化國家創新體系,更好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匯聚這些舉足輕重的“大塊頭”,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通過聯合體這個平臺,打造成員單位之間的新型合作關系,促進信任、協同,實現合作共贏,才能為聯合體長遠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比如,通過科學素質跨界合作,有助于部分成員單位更好構建先進信息技術所需的應用生態,更好地讓社會理解行業、理解專業、理解科技,也可以幫助有的成員單位在重大工程項目實施中更好地贏得公眾理解和支持。
正因為如此,從發起到今天成立,大半年時間,許多成員單位已積極投身科普服務,比如69家單位在全國科普日上舉辦社會化科普創新成果展,并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積極提供展品展項,14家單位參與打造科學辟謠平臺,開展了“品牌聯動活動月”系列活動,部分單位參與了10月份的世界科學素質大會,積極承擔國際組織建設職責。聯合體成員的使命擔當和務實行動,為聯合體發展建立了良好開端,也為未來開拓奠定了扎實基礎。
聯合體要真正成為一個價值共同體,才能有恒心、有恒力。成員單位的長遠發展必將受益于創新人才培育和崇尚創新、理性的公民科學素質沃土。應當發揮成員多樣性及各自社會影響力優勢,在聯合體框架下,促進各成員單位資源共享、知識共享、能力共享、機遇共享,實現功能互補、良性互動、合作共贏,努力為每一位成員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中國科協也將實現資源配置方式的重要轉型,通過購買服務、項目合作、產品研發和政策標準建設等方式,支持成員單位參與科普積極性,為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科普服務,為改善科普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探索一條新路。
第三,推動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合作發展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國理政,必須‘立治有體,施治有序’”。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在于形成優化、協同、高效的職能與機制。優化,就是科學合理、權責一致。協同,就是有統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履職到位、流程通暢。我們以聯合體推動形成優化、協同、高效的社會治理能力,需要實現運行模式、工作體系、組織體系的三個轉變。
第一個轉變,是從政府主導模式轉向探索社會化協同運行模式。長期以來,我國科普工作由政府主導,為公民科學素質從低起點快速提升到8.47%,接近創新型國家門檻起到了關鍵作用,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加快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亟待發揮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機制的作用,更多依靠激發社會組織內生動力,形成社會治理能力。中國科協不僅是科普工作的責任主體,更要為社會組織發揮科普服務功能創造空間,同時,還要廣泛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參與公眾科學素質建設,推動形成社會化協同的工作格局。
第二個轉變,從單純依靠政府組織轉向探索社會治理的自組織的工作體系。自組織是聯合體的基本特點,我們以自愿組織、自主事務、自我管理、自我負責、自我發展的方式,通過科學的可信性、社會的客觀性、第三方的可靠性提供公益服務。聯合體要探索現代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要研究評估與制度、政策設計,完善決策、執行、組織、監督、合作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
第三個轉變,從傳統組織轉向探索協同化、國際化、網絡化的組織體系。要使聯合體的治理架構更加科學,運行機制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網絡化是現代治理方式變革的重要內容。適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時代的需要,必須加強信息化支撐,推動網絡化協作。要推動服務主體與服務對象互動互促,著力解決科學素質建設不平衡、不充分和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面向不同領域、不同區域以及不同社會結構,不斷提高科普服務能力。同時,聯合體要堅持全球視野,拓展科普產品與服務的國際合作格局,更好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構建人類命運體的有效橋梁紐帶。
聯合體以理事會、常務理事會作為決策機構,工作委員會、專業委員會、秘書處組成執行機構,理事長辦公會作為議事機制,這些機構和機制,是聯合體有序運轉的基礎。這次會議先確定重要工作機構、基礎制度,未來的發展方向,比如推動設立科普大獎、舉辦重大科普活動、服務中國企業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等,還有巨大發展空間,留待大家共同拓展。希望各成員單位積極為聯合體發展建言獻策,大家群策群力,推動共建共治共享,把聯合體打造成為社會化參與、市場化運作、制度化保障、信息化支撐、國際化交流的權威平臺,既為自身的發展,也為社會的進步,更為國際社會的有效合作做出共同的努力,探索科技支撐社會治理的新鮮經驗,成為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杰出典范。
同志們,朋友們!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使命呼喚新擔當。我期待并堅信,大家團結奮進,合作共贏,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一定能行穩致遠,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厚植創新沃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懷進鵬,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