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6yem8"><s id="6yem8"></s></menu>
  • 政策文件
    懷進鵬同志在典贊·2019科普中國現場活動上的致辭
    發布時間: 2020-01-07 16:00??? 來源:原創

    (2019年12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院士專家,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晚上好!

    又一年“典贊”開始。首先我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向出席“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的各位嘉賓和媒體朋友們表示熱忱歡迎!向所有獲獎者表示熱烈祝賀!特別是向關心支持科普事業的新華社、新華網等有關部門、海內外專家學者和各界有識之士表示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重視科普發展,強調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同等重要?!暗滟潯た破罩袊币堰B續舉辦4年,傳播量增長了近10倍,成為一項有持續影響和深厚積淀的品牌活動,為倡導全社會關注科普、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2019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年。我們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主線,推動科普事業開拓奮進。我們以重大活動和平臺為載體,拓展科普服務范圍與能力。全國科普日活動生動展示全域科普、黨建帶群建、智慧科協等精彩亮點,線上線下參與人數超過了3億。共同打造“科學辟謠”平臺,發布6期科學流言榜,發出權威、準確、科學的聲音。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以“大手拉小手”,讓孩子們愛上科學。我們強化組織賦能,推進科普惠民。堅持科學家精神與志愿精神相結合,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成立中國科技志愿者總隊,科技志愿服務蓬勃開展,基層“三長”制試點全面推開,科普資源不斷融入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切實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我們舉辦科幻大會,推動從普及科學知識到提升想象力,展示中國形象與動力,助力增強全民科學素質。我們打造國際化品牌,連續舉辦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推動國際組織建設,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我們推動與社會各界合作發展的新模式,明天將聯合產、學、研及媒體各界,共同發起成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實現從政府主導向多元參與模式的轉型升級,培育加強社會治理能力建設的生態與文化。

    如果說永無止境的創新與創造是科學的宿命,科普的宿命是提升科學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理解,科普有三層境界。第一層境界,傳播科學知識。在知識分化和信息爆炸的時代,人人都面臨知識和本領恐慌,有了知識基礎,才能擺脫迷信愚昧。這就是培根所說的,“知識就是力量”。第二層境界,倡導科學方法。掌握如何思考才是真正的價值,科普的責任也在于讓人們知道自己“不知道”,掌握如何實現“不惑”的鑰匙,以科學的方法追求新知,讓事實出臺、讓謠言出清。第三層境界,弘揚科學精神。樹立一種價值觀,堅持理性實證傳統,敢于質疑,弘揚求是精神,讓科技更好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只有全面彰顯科普的知識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全社會的創造智慧和創新熱情才能充分涌流。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關鍵之年。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戰略部署,突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讓科技更好服務社會,推動科普高質量發展,有效破解科學素質建設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

    一是提升合作發展能力。堅持優化、協同、高效,構建新時代科普服務體系,編制發布面向未來15年的科學素質發展綱要,特別是運行好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提升組織力、凝聚力和合作效率,研究科學評估與政策制定,釋放活力、激發動力,完善科技志愿服務機制,打造全域科普體系。

    二是打造一體化服務平臺。推進智慧科普,完善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匯聚全社會優質資源的科普國家中心,建立國家品牌,實現精準、泛在、優質的線上線下科普服務。

    三是拓展國際化發展格局。啟動建設公眾科學素質國際組織,讓科普產品開發與合作,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效紐帶和橋梁。

    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支撐現代化治理,科普中國任重道遠。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團結廣大科技工作者,凝聚社會各界力量,鑄強創新發展的科普之翼,奮力書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科普篇章!

    最后,預祝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圓滿成功,祝大家新年快樂,事業進步,闔家幸福!

    (懷進鵬,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表妺好紧竟然流水了在线观看_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_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_把腿开到最大就不疼了吗
    <menu id="6yem8"><s id="6yem8"></s></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