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理學會是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和亞太物理學會協會的成員,并與美國物理學會、歐洲物理學會、英國物理學會、韓國物理學會等多個國家/地區的物理學會建立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關系。
中國化學會是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亞洲化學學會聯合會等7個國際組織的成員。
中國氣象學會在成立之初即將氣象科普宣傳作為重要使命之一,多年來,已建立了完善的氣象科普機制和組織體系。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作為國家一級學會和國內環境領域最高學術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環境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是國家環境保護事業和創新體系的重要社會力量。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積極開展科普活動,主動參與中國科協全國科普日、科普活動周、中國科普產品博覽交易會等相關活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普工作以特色科普賽事為主??破召愂卤局鵀楫a業、行業培養人才的目的已經走過十年。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為汽車制造大賽,油車賽創立于2009年是中國汽車產銷量超越美國之時啟動的賽事,是汽車產業由大到強的人才保障。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設有專職科普部, 打造“ 電力之光” 科普品牌, 圍繞中國科協要求開展各項工作,多次被評為“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稱號。
中國電子學會是民政部5A級全國學術類社會團體、人社部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中國科協首批科普中國共建基地。
中國通信學會(China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CIC,以下簡稱“學會”)成立于1978年, 是在民政部注冊登記、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國家一級學會,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業務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公路學會成立于1978年8月28日,現有14個分會、7個內設專門機構、3個期刊出版發行機構、3個經濟實體、1個職業化辦事機構,80%的地市級都有公路學會組織
中國宇航學會組建了專業科普傳播團隊和不斷完善的科學普及服務體系,在航天科普活動、航天科技特色教育、航天體驗營、航天科普展會和科技館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中國核學會于1980年正式成立,同年加入中國科協。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核科學技術工作者自愿結成、依法登記,具有法人資格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核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橋梁紐帶,是發展我國核科學技術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近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通過主辦國際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推出“彩虹系列”科普讀物、舉辦風電科普活動、認定“ 中國可再生能源科普教育基地”、制作科普視頻等方式, 不斷提升科普能力、豐富科普工作內容和創新工作方法。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作為中國食品科技界的代表,參與組織影響中國食品工業與科技發展的重要決策咨詢工作,是食品科技學術交流的主渠道,科普工作的主力軍,民間國際交流的主要代表。
中國復合材料學會,作為行業唯一的國家級學術社團,在中國科協指導與復合材料界科技工作者支持下,圍繞“四服務一加強”,開展了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產學研對接、承接政府職能轉移等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自主創辦的品牌活動主要有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中國人工智能大會、中國智能產業高峰論壇、中國AI+創新創業大賽,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等。
在農業農村部和中國科協的共同領導下,中國農學會深入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和鄉村振興農村科普聯合行動,扎實開展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積極引導農民科學生產、健康生活,助力提升農民科學素質。
作為我國林業和草原界歷史最悠久、學科最齊全、組織體系最完善的公益性科技社會組織,中國林學會是林業和草原科普事業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中華醫學會成立于1915年,是中國醫學科技工作者自愿組成并依法登記的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發展我國醫學科學技術和衛生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中國藥學會擁有4名中國科協聘任的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科學傳播專家團人員逾200人;擁有豐富的科普資源,是“科普中國”和“學習強國”的主要藥學科普知識提供者
中國營養學會成立于1945年,是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的法人社會團體,是發展我國營養科學技術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是黨和政府聯系我國營養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 是擁有理事會、黨組織、監事會和38500余名會員、14個工作委員會、22個分會以及26名專職職工的現代科技社團。
中國抗癌協會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注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腫瘤學科的國家一級學會。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成立于1981年6月,是由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和相關單位自愿結成的專業性、全國性、非營利社會組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直屬學會,秘書處設在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
中國航空學會
中國地震學會
中國糧油學會(以下簡稱學會)1985年成立